实验室在柔性人工突触器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日期: 2021-04-10   作者:   浏览次数: 73


近日,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柔性人工突触器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 “A Flexible Mott Synaptic Transistor for Nociceptor Simulation and Neuromorphic Computing”为题在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在线发表。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101099

开发具有生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柔性神经形态电子学是构建下一代可穿戴人工智能设备的关键步骤。目前,基于传统柔性聚合物衬底上的有机、二维以及无定形氧化物材料的单个柔性人工突触器件已得到广泛研究。然而,大规模集成的柔性神经形态电子阵列却鲜有报道,这主要受限于柔性人工突触器件的性能可靠性、结构可扩展性以及弯曲稳定性等问题。挖掘兼顾优异性能与弯曲稳定性的且可集成化的柔性人工突触器件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过渡金属氧化物因其奇特的电子轨道结构,其电子态在外界因素的调控作用下易发生连续且稳定的变化,是用于模拟生物突触功能的理想选择。因此,在柔性衬底上实现高质量外延氧化物薄膜的生长并以此设计出高性能的柔性人工突触器件,有望进一步促进大规模集成柔性人工神经网络形态的建立。

我们利用范德瓦尔斯外延在柔性云母片衬底上制备出高质量VO2薄膜,并以此为沟道层制备出全固态的柔性透明Mott晶体管。通过巧妙的设计VO2的易失静电调控与非易失电化学调控,模拟了生物突触的多种短时和长时可塑性,比如PPFSRDPLTD/PSTDP等。由于该柔性Mott晶体管中独特的静电及电化学双调控机制,我们也成功实现了生物疼痛感受器的疼痛阈值、弛豫以及敏化等关键特征的模拟。更加重要的是,该柔性突触晶体管还展现出优异的弯曲稳定性,在平整与弯曲状态下长时间连续的LTPLTD周期性变化率可保持极低的范围(<4%),大大优于已有的报道。基于该Mott晶体管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仿真结果表明,手写数字的识别精度可高达95%。这项工作表明了电解质门控Mott晶体管在高性能人工突触器件中的应用潜力,同时也为高稳定性及高度可集成化的柔性神经形态电子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该工作以华东师大为第一单位,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邓兴博士后为论文第一作者,向平华研究员、钟妮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段纯刚教授、彭晖研究员和华中科技大学何毓辉教授。这一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支持。